1、选对机型----由产品及塑料决定注塑机种及系列。
2、放得下-----由模具尺寸判定机台的“大柱内距”、“模厚”、“模具最小尺寸”及“模盘尺寸”是否适当,以确认模具是否放得下。
模具的宽度及高度需小于或至少有一边小于大柱内距;
模具的宽度及高度最好在磨盘尺寸范围内;
模具的厚度需介于注塑机的模厚之间;
模具的宽度及高度需符合该注塑机建议的最小模具尺寸,太小也不行;
3、拿得出-----由模具及成品判定“开模行程”及“托模行程”是否足以让成品取出。
开模行程至少需大于成品在开关模方向的高度的两倍以上,且需含竖浇道(Sprue)的长度;托模行程需足够将成品顶出。
4、锁得住-----由产品及塑料决定注塑机“锁模力”吨位。
锁模力需求计算如下:由成品外观尺寸求出成品在开关模方向的投影面积:
撑模力量=成品在开模方向的投影面积(CM2)X模穴数X模内压力(Kg/CM2)
模内压力随原料而不同,一般原料取350~
5、射得饱-------由成品重量及模穴数判定所需的“射出量”并选择合适的“螺杆直径”,为了稳定性起见,
射出量需成品重量的1.35倍以上,即成品重量需为射出量的75%以内。
6、射得好------由塑料材料判定“螺杆压缩比”及“射出压力”等条件。
7、射得快-----即射出速度的确认。选择螺杆直径时,射出量、射出压力及射出率(射出速度)需交叉考虑和取舍。
8、要考虑的其它特殊问题:
大小配的问题;快速机或高速机的观念;(射出速度加快;加料速度加快;多回路系统;增加模具水路,提升模具的冷却效率。)
(编辑:huananzhusu)